远动场上,不同的肤色有着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列如,在乒乓球坛上华人独占一席,在短跑上黑人闪电博尔特9.58更是无法超越,游泳领域白人飞鱼菲尔普斯想必也是家喻户晓,篮球场上……运动场上的不同的肤色,给比赛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更好地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拼搏”,但在20世纪还存在着这样的画面,人的差异因肤色,因为肤色而受到的待遇不同,人生也被打上了大大的叉子。
电影《绿皮书》就是根据美国真实事例改编过来的,电影名《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在1962年,白人至上运动在美国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邮政员维克多雨果格林编写了这么一本小册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厅可以让黑人入住和就餐。他们在书中汇编了当时愿意接待黑人旅客的餐馆、酒店、旅馆和度假目的地,36年的第一版后,这本并不厚的绿皮小册子很快销量飙升。这本绿皮书算得上是每个黑人旅行者的圣经。没有它,出行可能就意味着羞辱和危险,尤其是在美国南方。
正是平权运动高潮的前夕,黑人音乐家唐谢利南下巡演,在旅途上,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托尼是一个对黑人有极大偏见的人即使自己是穷人,但黑人管道工用过的杯子也要丢掉。托尼失业后,为了养家糊口去应聘了黑人音乐家唐雪利的司机前往美国南部。有人谈吐芬芳,有人脏话连篇可那又有什么用呢?懂得社交礼仪的他,却被肤色给打败,唐谢利被白人餐厅拒绝,给他用的化妆间实际是小得离谱的杂货间,上厕所只能去野外,吃饭只能去对面街区,住宿只能住黑人旅馆,连买西装的权利都没有,去游个泳还会被误认为是同性恋。
从开始托尼是一个对黑人有极大偏见的人,连黑人管道工用过的杯子也要丢掉到后来,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后,改变了他对黑人的态度。在托尼给妻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晚我看到的雪利博士弹钢琴,他完全不像黑人,反而像是自由女神像,甚至更棒,我觉得他是个天才。”
唐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不善于交往的人,唐雪利作为一个黑人音乐家去当时的美国南部,是极为有勇气的,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俗的看法,却把自己放在了世俗中在骨子里,他还是会嫌弃自己是黑人的事情。所以他融入不了白人的圈子,进入不了黑人的圈子。
在他与托尼的交往中,托尼教会了他学会接受自己的身份,并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教这个有些玻璃心的黑人去融入社会。最后出现了托尼和唐雪利去橘鸟酒吧与黑人一起跳舞演奏,这使唐完全的改变。他不在去纠结自己的身份,不再去畏惧世俗的眼光,不再使自己孤立在世界的边缘唐雪莉也改变了托尼的暴躁粗俗,改变了他对黑人的态度。
赶走偏见不是靠鸣枪,赢得尊重不是靠拳头。为了如厕宁可折返,为了用餐甘愿罢演,受到霸凌不视为侮辱而视为考验,受到恩惠不视为荣誉而视为耻辱。南方劳作的黑奴看到路边的他衣冠楚楚,如同一个预言,一家上流餐厅,一间宽敞厕所,一个高档试衣间都没能容纳下的东西,却装进了一方绿色车厢,勇敢上路。
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到能改变你的人是幸事,遇到你改变的人也是幸事。在世俗中,我们时常会妥协,可是请你记得,我命由我不由天。世俗的眼光常有,需要做到的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即使他不是很完美。
也许唐博士和托尼第一次共睡一屋时,托尼的那句话最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其实匹兹堡的女人名不副实”……哈哈,好好睡吧。唐博士才不会吃你豆腐呢!无数能叫人会心一笑的片段掠过,《绿皮书》愈发像那暖春,化的是雪,而且是积雪。要融,就融那一山积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