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

  )4月22日,在今年世界免疫周(4月24日—4月30日)来临之际,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单位支持的“健康老龄,关注免疫衰老,科学预防接种”暨《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世界免疫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接种疫苗以使各年龄人群预防疾病。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社会,健康老龄化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我国老年人“带病共存”现象较为普遍,而免疫衰老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接种疫苗可帮助预防免疫衰老带来的多种感染性疾病风险。但当前公众和老年人对预防接种的价值认知和行动力有待进一步科普指导。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齐平江表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但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不到70岁,说明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时间将近10年。接种疫苗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主动免疫,提升中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积极性,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高质量长寿的关键。”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维中强调:“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再加之慢性病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容易成为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接种相应的疫苗,帮助接种者获得针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除了科学吃、穿、住,保持心情愉快等,接种适宜的疫苗也应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原所长孙美平表示,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甚至一个人患多种慢性病,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易患传染和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生这些疾病亦会加重慢性病症状,加大了其管理难度,从而出现危重症甚至死亡,所以接种疫苗预防可预防疾病尤为重要。我国在为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希望这些做法在推动老年人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以及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中得到借鉴与应用,促进老年人疫苗接种,为健康保驾护航。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坚持预防为主推进我国老年人群健康,建议没有禁忌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存质量。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建议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疫苗的适用年龄、免疫程序、禁忌证、技术路线等内容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可向专业医学人士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医生等咨询。“另外,老年人还要充分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如疫苗的不良反应不等于不安全。疫苗的不良反应多数属于一般反应,大多是‘一过性’的,不需要做特别处理,老年人对此不必过度担忧。”

  会上发布了《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据了解,《手册》分为认知篇、选择篇、行动篇三个部分,重点围绕免疫衰老、疫苗接种认知、科学选择疫苗以及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针对群众尤其是老人进行科普,进一步提高老人对疫苗预防接种认知,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助力老年健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